第四章
公馆
公馆
马车很快在北浙江路的某处公馆前停了下来。
蒋馨予対这个时代的一切都相当好奇,她看向陈其美:“这是哪儿?”
“会里的办公场所,可以暂时住在这里。”
“这里好像是民宅?”
蒋馨予东看西看,发现周围大都是两三层高的石库门,只有这幢是带庭院的公馆,相当地鹤立鸡群。
“是,我表叔把他的房子腾给会里使用。”
陈其美答道。
“喔!”这下轮到蒋馨予讶异了,“没想到大哥的亲戚原来也是土豪啊。”
“我没有跟你说过吗?”陈其美拎起行李箱,“杨兆鳌,延昌、勤昌两家丝厂的老板。我表叔。”
原来还是实干家,她惊叹着。
为什么我身边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大佬?
有朝一日我也能像他们那样吗?
蒋馨予浮想联翩。她跟着陈其美进了公馆。
杨公馆的内部相当广阔,不仅容得下同盟会中部分支,甚至还能让陈其美等一干会党大佬在此借住。
多一个蒋馨予而已,不费劲。
陈其美带她走进二层一个没人住的空房间:“你就暂时住在此处,可以吗?”
瞧你说的。
我能有什么不可以的。
“那就承蒙英士兄关照了~”
“厨房和厕所都在楼下,要是有什么需要做的事情的话,跟佣人们说一声就可以了。”
蒋馨予回了句“好的”,便环顾起自己的房间来。
这间房坐北朝南,是个规整的长方形。屋内没有什么像样的装饰,只是草草刷过一层白灰,看上去倒还利落。
内部的长约十五歩、阔约七步,大概有两个蒋馨予那么高。
房间西侧的长边贴着张木板床,上面的被褥看起来是特意为自己准备的。
馨予大小姐试着躺下,只觉得床板硬邦邦的,硌得慌。
自己晚上大概率要失眠了吧。
门旁的窗户上贴着几份已经泛黄的「申江新报」,似是为遮光而用。
蒋馨予凑近去看。
好家伙,上面的新闻还停留在八国联军侵华、清政府与各国代表举行和平谈判的时候。
这都已经过去10年了吧?
蒋馨予这样想着,然后又将目光落在窗前的木头书桌上。
这张木桌看样子也年头不短了。有不少地方都被时间拿美工刀刻下了痕迹,光洁整齐的桌面因此变得斑斑驳驳。
她伸出食指在桌上轻轻抹了一下,肉眼可见的一层浮灰便黏在了指尖。
“还是家里好……”蒋馨予默然道。
前世的家里每天都有佣人打扫卫生,无论是墙角还是大衣柜的顶端,任何一个盲区都不会放过。
那时的她哪怕脱掉鞋袜在家中赤足而行,一整天下来都不会沾染一点灰尘在脚上。
反观现在这个还有蜘蛛网的房间……
算了,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前世那个五体不勤的大小姐了。
你必须学会接受这一切,她反复在心里告诉自己。
除了床和木桌,房间里还有个放在尽头的大木柜。柜门上并没有锁,打开里面也是空空荡荡,除了两张同样泛黄的旧报纸外什么都没有。
贴着大木柜放着的是她的两个行李箱,还没打开。但蒋馨予知道,里面除了些符合这个时代的风格的服装外,就只有那本日记簿比较重要。
但换言之,除了这些东西以外,馨予大小姐什么都没有……
什么?
你要问她有没有钱?
当然有了。
不知道为什么,馨予大小姐的钱包跟着她一起来到了这里。不过里面的钱……
只有不到100元,而且还都是人民币。
其他的就是各种银行卡、信用卡、会员卡、驾照和身份证……
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用的吧?
馨予大小姐五味杂陈地盯着身份证上自己的照片看。
明明离开「那个时代」还不到48个小时,她却已经开始想家了。
父母、亲友、同学、闺蜜……凡是自己在「那个时代」认识的每一个人,都从未像如今这般令她怀恋。
神啊,我好想回家啊。
然而神似乎听不到这位孤苦无依的大小姐的心声——但也可能是听到了却不想管。总之无论是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「哈利路亚」还是「安拉胡阿克巴」,都没有任何效果。
馨予大小姐摇头叹息着将身份证收回钱包,小心地扣上锁扣。
这是她与「自己的时代」唯一还有联系的东西了,绝対不能丢掉。
至于自己手里的另一个女式钱包,一看就知道是原主人留下来的。里面不仅有些银元和日元钞票,还收着一支做工相当精细的钢笔——笔帽上还印着Parker公司的Logo呢。
不过这里面没有身份证,只有一张振武学校发的毕业证明,被原主人折成三叠放在夹层里。
这或许也是唯一可以证明她身份的东西了。
不过……
没想到自己以原本的面孔现人也没问题啊?
馨予大小姐対着化妆镜摸了摸自己的脸,她倒是没想到自己从前世带来的身体竟然也不耽误陈其美认自己。难不成所有人的心智都被神秘的力量控制了,让他们只认识「现在的自己」?
不,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。
蒋馨予盯着那张毕业证上的照片,上面的面孔和自己一模一样。
这看起来倒是有点儿像电影里面的情节啊。
她将毕业证叠好收起来,然后取出日记簿写道:
「10月30日,星期二」
「New Start.」
她将笔随手放回桌上,但想了想又重新拿起来,在后面补上一句:
「来自新世界」
“……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确保万无一失。”楼下的天井里隐隐约约传来谈话声,“队伍的准备已经万全了吗?”
“都准备好了,只要一声令下,随时都能行动。”
另一个声音回答说。
蒋馨予被这段対话吸引了注意力。她放下日记簿,屏息凝神偷听起来。
“江宁那边的情况呢?”
“张人骏(两江总督)那个老东西还在衙门里作威作福,大营里的清军也没有加强戒备。听说铁良和张勋在府里寻欢作乐,看样子应该是没有走漏风声。”
“张士珩(héng)呢?”
“那家伙油盐不进,拒绝同我们合作。”又有几个陌生的声音加入了讨论,“还说自己生是大清的人,死是大清的鬼。让我们绝了这条心。”
“谈判破裂了啊……看来只能強攻了。”
“但是制造局墙高器利,就凭商团那些人,能打下来吗?”
“只要趁着放工时间一股脑冲进去,给他来个里应外合,肯定就能打下来!”
馨予大小姐不认识这些声音的主人,但她知道这些人应该是大哥的同仁。
虽说馨予大小姐不懂军事,也很难指出他们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但听了半天,她都没听到这些人提及一个重要的部分——那就是应急预案。
换言之,他们行动计划中的每一个部分,似乎都是建立在「不会有突发情况和意料之外的事件打乱己方部署」这个基础上。
这样制定的计划缺乏随机应变的弹性,也缺乏抗风险的能力,很容易失败……大概。
你问馨予大小姐怎么会知道「应急预案」这个词汇的?
因为前世的她家就有在经营化工厂嘛。
但你要馨予大小姐提出解决方案,这还真的做不到。毕竟対于这个时代,她的了解也不比那些电视剧导演多出多少。単是要她说清楚(金陵)机器制造局和(江南)机器制造总局的关系,大概就已经够強人所难的了。
啥也不了解的她现在只担心行动能不能成功。
我还不想登上通缉令啊。
2022.12.07
17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