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
吴淞故人
吴淞故人
西历1911年10月30日,星期二。
上海・吴淞口
上午九时整,在蒋馨予的如坐针毡中,“贝格登将军”号趁着满潮驶进桅杆林立的黄浦江,停靠在繁忙的吴淞口港。
她站在甲板上看几名膀大腰圆的水手将系上活套的引绳抛上码头,再在末端绑上碗口粗的钢缆。
岸上的系缆工们准确地接住了引绳,随后喊着号子将钢缆拽上岸,然后套在一个看上去就相当结实的系船柱上,才算是万事大吉。
在他们忙活着的时候,蒋馨予看到自己头顶有一群海鸥、海雀和信天翁在翱翔盘旋。但随即“贝格登将军”号上的烟囱就往外喷出一大股带着水汽的烟雾,将这些大海上的小精灵惊得四散而飞。
码头上的工人推来舷梯,船上的海员动作娴熟地将爪钩钩在了栏杆上。直到确认没有问题了,才开始办理乘降作业。
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仍是一副积贫积弱的模样,虽然在内外交困的窘境中跌跌撞撞地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进程,但这仅有的些许成效也只能在东南沿海的十里洋场中得见。而在更加广袤的内陆地区,那里的人们仍在以与中世纪无异的方式生活着。
望着岸上灰头土脸的脚夫和破旧寒酸的建筑物,蒋馨予暂时忘记了那本令自己头疼了一个晚上的日记簿,转而沉浸在対周遭景物的吐槽中:
「那个脚夫长得是那样矮小,却竟能背起那么大的一个麻袋。」
「码头旁边的河岸上居然有那么多垃圾,此地的市政部门难道都是瞎子吗?」
「那几个在河边嬉闹的小孩子,脚上居然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……」
「好脏……江水里全是漂浮的垃圾……」
「那艘船上还带着炮,是外国的戦舰么?」
她就这样把目之所及里的事物全都吐槽了个遍,直到旅客都差不多走完了,才拎着自己的行李箱最后一个下船。
两个塞满东西的行李箱很沉,何况它们的主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馨予大小姐。虽然她拎着很费劲,但又没办法松手,只能走一段歇一段,期盼着能赶紧坐上一辆黄包车好喘口气。
虽然黄包车她到最后也没坐上——因为一身黒西装的陈其美此刻就站在街边等她出现。
“馨予!”他朝她挥手示意,“这边!”
蒋馨予没想到陈其美竟然还会亲自来接自己。
身为负责人的他现在不应该很忙吗?
“毕竟是我可爱的妹妹啊,做大哥的要是连接风这种小事情都做不好,以后可怎么在道上混下去。”
陈其美看上去好像完全不care的样子,但初次见面的蒋馨予表现得很拘谨,并不敢与他有任何的亲密交谈。
天知道「原来的自己」都対他交过什么底儿。自己如果哪个地方不小心说漏了嘴,引起了対方的怀疑,在这种关键时刻岂不是要人命?
所以蒋馨予秉持着「沉默是金」的原则,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。
陈其美相当贴心地帮蒋馨予把行李箱塞进两排座椅之间的空隙里,举手投足间倒是挺像一位绅士。
坐在车上的马夫等他们俩登上马车,这才不紧不慢地照着马屁股抽了一鞭子。
仔细想来,这好像还是她第一次乘马车呢。
“有什么问题吗?”
陈其美见她登上马车以后就这看那看,还以为是有什么问题。
“我只是在想,要是这马车能不漏风就更好了。”
开什么玩笑?
我怎么可能老实说自己没坐过马车。
“这样啊。”陈其美无奈地推了推眼镜,“现在会里(同盟会)的财政状况也不乐观,别说我,哪怕是训初兄(潘祖彝)出门也就是这个待遇了。”
“啊~”蒋馨予朝后瘫在椅背上,“要是有汽车就好了。”
陈其美淡淡地笑了笑。
“想买汽车,你得有钱才行。”陈其美说,“哪怕是最便宜的福特汽车,现在也要价四千大洋。”
4000大洋可不是个小数目,这要是放在北平城里头,都能买下二十套完整的四合院了。対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,就算祖孙三代不吃不喝工作一辈子,也根本赚不到这么多钱。家底儿不够殷实的人根本不用考虑买这种昂贵的大玩具——毕竟就算勉强买得起,也不见得能养得起。
听到陈其美的话,馨予大小姐立刻就蔫了。
不过很快,她又问道:
“大哥有搞钱的路子吗?”
她现在是想要钱吗?
这很好办。
只要是能用钱笼络的人,都不是问题。
陈其美盘算完,便対她甩出诱饵:
“想要钱当然好办。只要跟着大哥干,肯定不会亏待你的。”
“真的吗?!”
蒋馨予的眼中都要冒出星星了。
“那还能有假?大哥什么时候晃点过你?”
陈其美得意洋洋。
“大哥!”蒋馨予欣喜地挪到他身边坐下,“只要有钱拿,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!”
“很好。”陈其美很满意于她的上道儿,“过几天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去做。”
2022.12.07
17:05